武将的输出位置通常指主将或副将的站位安排,核心目标是确保输出武将能在不被敌方优先攻击的情况下最大化伤害。主将位置位于阵容最左侧,承担主要输出职责且兵力较多,若主将阵亡则战斗直接失败,因此需选择生存能力较强的武将担任。副将位置分为中间和右侧,中间副将可兼顾输出与承伤,右侧副将更多承担防御职能。合理的站位需结合武将攻击距离、战法效果及兵种特性进行动态调整。
输出位置的选择需考虑战法释放机制与攻击距离。部分武将战法在主将位置有额外加成,例如关羽、吕布等,这类武将应优先放置于主将位。攻击距离较远的武将适合放在大营位置(主将位),避免被敌方近战单位直接攻击;中军位置(中间副将)适合放置具备一定输出能力的半肉武将;前锋位置(右侧副将)则推荐高防御武将用于吸收伤害。若阵容中有两名输出武将,通常将核心输出放在主将位,次核心放在中间副将位,形成双输出搭配前排的常规阵容。
武力型输出武将如马超、张飞等,依赖兵刃伤害,通常需搭配控制或减伤战法保护其生存;谋略型输出武将如周瑜、诸葛亮,凭借战法发动率与智力加成,更适合主将位以触发连击或增伤效果。部分武将如乐进虽自带虚弱debuff,但通过战法搭配(如文武双全、刚勇无前)可显著提升输出稳定性,此类武将需根据队伍需求灵活调整站位。
地形与剧本机制也会影响输出位置的实际效果。特殊地形如山地、水域可能限制部分兵种的移动或攻击范围,需根据战场环境调整站位。例如在军争地利剧本中,特殊地形会赋予额外效果,输出武将需避开敌方优势区域,优先占据有利地形以发挥射程或伤害加成。阵容协同性至关重要,输出武将需与辅助、控制类武将形成互补,避免因站位集中导致被群体战法针对。
主将位是核心输出保障,副将位可补充伤害或提供保护,实战中需通过战报分析不断优化站位策略,最终形成攻守兼备的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