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加点需要根据定位灵活调整,输出型舰船优先强化武器系统,暴击和冷却缩减是核心属性。单发伤害高的舰船加点暴击收益最大,其次是冷却和基础伤害提升。命中属性对高单发伤害舰船有一定价值,但实战中效果较难量化。装甲系统对前排肉盾型舰船至关重要,能量抗性和护甲是首选,闪避属性适合部分高机动舰船。策略技能通常需要大量技术值,集火类策略仅对主炮强力的舰船有意义。
动力系统加点侧重功能性,侦察型舰船直接拉满移速即可,仓库舰优先仓储和动力。攻城类舰船需要强化对建筑伤害,而防空舰船则依赖锁定速度和区域防空能力。奶船的核心是冷却缩减和维修效果,策略技能反而可以放弃。载机舰的加点围绕舰载机展开,提升坞舱效率和载机属性是关键。部分特殊舰船如KCCPV2.0需要针对性强化对大型目标的打击能力。
巡洋舰级别的舰船结构值加成性价比很高,10%提升就能抵得上一艘小型舰船。物理抗性对抵御护卫舰攻击效果显著,30点物抗加成配合基础护甲可免疫多数小型武器。能量武器无视护甲的特性使得能量抗性成为后期重点。闪避属性在舰船结构低于20%时触发效果最佳,适合作为保命手段。部分舰船自带特殊涂层,近距离隐身等特效需要优先激活。
技术值分配要有规划,所有子型号共用技能点。前期优先面板数值提升,中期补足功能性策略。武器系统通常需要投入最多技术值,装甲系统次之。不要盲目追求全属性,根据舰船实际定位做取舍。洗点功能可以重置全部技能点,但前期资源有限时要谨慎使用。载机型舰船和防空舰船的加点逻辑完全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后期大船横行的环境下,能量武器和脉冲类装备价值提升。攻城舰船要专门强化拆建筑能力,普通战斗中可以暂时搁置。奶船在PVE场合仍有价值,但PVP中治疗量往往跟不上输出节奏。载机舰强度取决于搭载的舰载机质量,没有好飞机时不建议强行使用。部分特殊子型号有独特加成,需要单独设计加点方案。
记住没有绝对完美的加点方案,根据实际战斗环境灵活调整才是关键。多观察战报数据,了解哪种加点带来的收益最大。随着游戏进程推进,及时优化技术值分配策略,让每点投入都发挥最大价值。保持加点思路清晰,避免属性浪费,就能打造出高效的舰队配置。